游客发表

2024世界内燃机大会在天津开幕 行业专家共话“双碳”发展

发帖时间:2025-04-05 05:04:18

夏季高温时段,鼓励对涉VOCs排放的生产工序实行季节性生产调控。

28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均同比下降,其中保定、开封和郑州降幅最大,同比分别下降25.0%、21.6%和20.2%。发生重污染152天次,同比下降34.8%,超额完成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3%、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3%的改善目标。

2024世界内燃机大会在天津开幕 行业专家共话“双碳”发展

除运城外10个城市完成了重污染天数下降目标,其中减少天数最多的3个城市为洛阳、咸阳和渭南,同比分别减少20天、17天和12天,运城市同比增加2天。浓度最高的3个城市依次是安阳、濮阳和石家庄,分别为94微克/立方米、84微克/立方米和81微克/立方米。德州和天津重污染天数同比分别增加3天和1天。发生重污染60天次,同比减少58.0%,超额完成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2%的改善目标。宿州和淮安等2个城市重污染天数不降反增,均同比增加1天。

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长三角地区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汾渭平原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要求,近日,环境部已将上述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完成情况向上述区域相关省、市政府发函告知下一步,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将结合工作实际,持续落实好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相关工作,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勇于创新探索,优化方式方法,持续提高执法效能。坚持差异化管控,制定一企一策应急减排清单,扩大重点行业排放绩效评级范围,力争覆盖重点涉气企业85%以上。

加强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能力建设,提前3天发布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加强区域应急减排措施联动。完善大气环境监管正面清单,严防一刀切。加快破损路面修复和国道、省道等两边停车场地硬化,在建公路和城乡道路施工、水利工程施工现场严格抑尘措施。持续做好工业企业料堆场监督管理,规上工业企业料堆场规范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和PM10在线监测设施。

对具备治理条件的国三排放标准中重型柴油货车完成尾气净化装置安装。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加强散煤全过程监管,建立炉前煤质监管台账,年底前重点燃煤单位散煤煤质抽检覆盖率达到100%,确保煤质稳定达标。

2024世界内燃机大会在天津开幕 行业专家共话“双碳”发展

加大餐饮油烟治理,规范油烟净化设施的安装和运行,使用率达到95%以上。香河县、三河市、安次区、霸州市、大城县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特点,开展传统行业深度整治提升。持续联防联控联治,打好重污染天气应对攻坚战。强化农村散煤监督检查,严防散煤复燃。

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专项行动,加大源头替代力度,组织开展石化、化工、涂装、印刷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对VOCs排放量大的企业,列入区域重点排放单位名录,纳入排污许可证管理,编制一厂一策方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按照《方案》,廊坊市将继续以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为重点,打好传统行业整治提升、散煤整治和清洁取暖成果巩固、机动车污染防治、扬尘面源污染防治、重点污染物深度减排和重污染天气应对六大攻坚战。持续能源结构调整,打好散煤整治和清洁取暖成果巩固攻坚战。开展工业炉窑深度治理专项行动,年底前符合条件的工业炉窑全面达到国家特别排放限值要求和省排放标准要求。

强化城乡协同治理,加强与京津及周边城市、市主城区与周边县(市、区)的协同治理,形成共建共享共治格局。持续产业结构调整,打好传统行业整治提升攻坚战。

2024世界内燃机大会在天津开幕 行业专家共话“双碳”发展

持续用地结构调整,打好扬尘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扬尘排放源全面排查,建立管理台账,开展扬尘污染达标治理专项行动,落实省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治理八个标准要求,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5%且可机扫区域机械化清扫100%全覆盖,城市建成区、县(市、区)平均降尘量不高于8吨/月・平方公里。

强化烟花爆竹禁售限放、祭祀用品禁烧、露天烧烤日常管控我国能源发展战略是由黑色高碳走向绿色低碳,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我们要建设可再生能源优先交易的电力交易市场,实现跨区跨省新能源消纳的金融方式,这种方式包括西北地区的替代消纳模式(消纳新能源+出售绿证)和华中地区等效消纳模式(火电发电+购买绿证),这样使得整个行业协同起来,共同消纳新能源。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能源战略与运筹中心主任夏清教授认为,征求意见稿有助于促进我国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它强调以市场机制激活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社会用电量中消纳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最低比重指标;供电、售电企业以及参与市场化交易的电力用户应当完成所在区域最低比重指标。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能源法中心主任李艳芳表示,可再生能源发展相关内容是征求意见稿的关注点之一,包括鼓励可再生能源开发,可再生能源目标制度,消纳保障制度,财政、金融和价格激励政策,发电优先上网和保障性收购制度等,这些对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应当是利好消息。征求意见稿主要涉及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发展,提高能源供应能力,健全能源普遍服务机制,全面推进能源市场化等内容。

夏清进一步分析指出,征求意见稿还将促进用户用能方式的重大转型,它确定以价格信号为引导,以税收政策为激励,以配额制为约束的原则,由电网消纳新能源转变为用户主动消纳新能源,从而提升电网资产利用率,改变由火电消纳新能源付出的昂贵成本,最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能源消纳方式。这就是我们期待的一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能源消纳方式,而不仅仅是传统跨区跨省物理消纳模式。

我认为能源革命实际就是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对传统化石能源的革命。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国家将可再生能源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提出制定全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长期总量目标以及一次能源消费中可再生能源比重目标,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年度计划的约束性指标,并分解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

下一步能源消费税将采取分段计算的方法,能源消费增量的部分应加大税收,能源消费减少的部分可降低税收,以这样的机制激励全社会节约能源,又不影响能源的基础价格。此举将消纳可再生能源的责任落实到消费者,开创了可再生能源的需求空间;同时通过市场竞争发现可再生能源的价格,从而引导可再生能源的投资与规划,激励集中式与分布式发电均衡发展。

虽然征求意见稿引起了广泛关注,但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总的来看,征求意见稿仍有不太成熟的地方,它的发布是为了广泛吸纳意见,集思广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让它变得能够充分体现民意和行业需求,对将来能源法的正式通过有所帮助。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监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情况,并进行年度考核。经过多年酝酿修改,我国基于当下能源革命的大背景,提出了最新一版征求意见稿。此外,未来新的能源法还将催生节能产业,让节能成为不可低估的利润增长点。

在4月23日下午举行的能源法大家谈线上研讨会上,专家认为,近期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在国家层面统一了思想,给能源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未来我国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将有力助推我国能源体系朝绿色低碳化方向发展。李艳芳进一步指出,改革必须于法有据,我们必须进行能源立法,将改革的需求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形成新的能源法:一是为能源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引,助益生态文明建设、落实新发展理念与能源革命、履行国际承诺;二是帮助解决能源领域的重大问题;三是为能源领域市场化改革提供法律保障;四是规范能源开发利用与监督管理行为

我国能源发展战略是由黑色高碳走向绿色低碳,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下一步能源消费税将采取分段计算的方法,能源消费增量的部分应加大税收,能源消费减少的部分可降低税收,以这样的机制激励全社会节约能源,又不影响能源的基础价格。

此举将消纳可再生能源的责任落实到消费者,开创了可再生能源的需求空间;同时通过市场竞争发现可再生能源的价格,从而引导可再生能源的投资与规划,激励集中式与分布式发电均衡发展。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能源战略与运筹中心主任夏清教授认为,征求意见稿有助于促进我国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它强调以市场机制激活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社会用电量中消纳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最低比重指标;供电、售电企业以及参与市场化交易的电力用户应当完成所在区域最低比重指标。

虽然征求意见稿引起了广泛关注,但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总的来看,征求意见稿仍有不太成熟的地方,它的发布是为了广泛吸纳意见,集思广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让它变得能够充分体现民意和行业需求,对将来能源法的正式通过有所帮助。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监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情况,并进行年度考核。夏清进一步分析指出,征求意见稿还将促进用户用能方式的重大转型,它确定以价格信号为引导,以税收政策为激励,以配额制为约束的原则,由电网消纳新能源转变为用户主动消纳新能源,从而提升电网资产利用率,改变由火电消纳新能源付出的昂贵成本,最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能源消纳方式。征求意见稿主要涉及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发展,提高能源供应能力,健全能源普遍服务机制,全面推进能源市场化等内容。

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国家将可再生能源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提出制定全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长期总量目标以及一次能源消费中可再生能源比重目标,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年度计划的约束性指标,并分解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我们要建设可再生能源优先交易的电力交易市场,实现跨区跨省新能源消纳的金融方式,这种方式包括西北地区的替代消纳模式(消纳新能源+出售绿证)和华中地区等效消纳模式(火电发电+购买绿证),这样使得整个行业协同起来,共同消纳新能源。

这就是我们期待的一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能源消纳方式,而不仅仅是传统跨区跨省物理消纳模式。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能源法中心主任李艳芳表示,可再生能源发展相关内容是征求意见稿的关注点之一,包括鼓励可再生能源开发,可再生能源目标制度,消纳保障制度,财政、金融和价格激励政策,发电优先上网和保障性收购制度等,这些对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应当是利好消息。

经过多年酝酿修改,我国基于当下能源革命的大背景,提出了最新一版征求意见稿。此外,未来新的能源法还将催生节能产业,让节能成为不可低估的利润增长点。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